【匯流新聞網】喚起青年「憶」起守護 ─ 縮短與失智症長輩的距離

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、尹佳嵐、李文成 / 台北報導

高齡化、少子化浪潮襲捲台灣,面對盛行於高齡長輩的失智症,年輕世代在幾年後也可能成為照顧者的角色,如何縮短年輕人與失智者的距離,成為重要課題。由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的「2022國際失智症協會亞太區域會議暨國際研討會」針對「年輕人倡議參與」進行探討,分享青年如何為失智友善的環境帶來希望,喚起更多年輕世代對失智症的關注與認識。

再來是以時下青少年愛用的社群軟體作為溝通工具,促使青年關注失智議題的團隊「失去智我,找回自信・失智症知多少」,透過IG分享失智症相關的影視作品,並加入職能治療師、醫師與護理師等專家解惑專欄,透過限時動態的問與答,釐清大眾對於失智症的刻板印象,普及年輕人對於失智症的認識。

團隊表示,IG帳號粉絲遍及世界各地,除了台灣,還有美國、義大利、南韓、墨西哥等國外粉絲,過去90天影片觀看率超過500人次、800位使用者互動、觸及11000人次,甚至有網友透過軟體上的信箱小盒子回饋感想與心得,成功引起大眾對於失智症議題的關注與連結。

為了延緩長者失智,彰師大資訊管理學系學生以「表達性藝術治療結合沉浸式延展實境─延緩失智症之應用」為題,將藝術治療結合數位科技,利用互動投影打造沉浸式體驗的水墨創作系統,加強失智者肢體運動、活化腦部,帶給失智症參與者快樂正向的體驗。

報告人李冠臻表示,許多研究論文指出,藝術治療對於延緩失智有實質幫助。除了水墨創作系統,團隊在展覽加入了古著元素及AR實境技術,只要將背面附有二維碼的圖卡掃入螢幕畫面,參與者選定的古著就會立即套用在身上,隨著肢體動作變化,還可調整服裝顏色來增添穿搭的臨場感。團隊雖然非照護科系學生,卻能將失智照護結合科技與藝術,在系統中增加互動元素,讓更多人感受運用科技創作的美好。

中山附醫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執行長郭慈安表示,失智症被WHO列為21世紀最耗費社會成本的公共衛生題,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約30 萬人,未來30年預估每年以2萬人繼續增加。而在千禧年出生後的年輕世代,有6分之1會在35歲前會成為失智症照顧者,期盼透過倡議工作坊與行動計畫,一起建置失智友善社區,減低刻板印象,關懷照顧家屬,給失智症者信心與勇氣。

因應快速增長的老年及失智人口,她建議政府應整合社政、衛政、民政、警消、教育等相關資源,與民間單位合作,建立完善的失智照護網絡,延緩及減輕失智症對社會及家庭的衝擊,提供失智者及其家庭所需的醫療及照護需求,同時提升年輕人對失智症的認知意識。

身為失智症的家屬,台灣失智症協會專員王譯慧表示,失智症人口不斷上升,失智症不只是年長的問題,也是年輕人需要關注的議題。由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的「擁抱失智・心生活-2022大專校院失智症方案設計競賽」,可以看到年輕世代提出多元的失智症解決方案,透過實際參與,更能理解失智症者感受、發揮同理心。

王譯慧分享,自己的奶奶生前被診斷為失智症,在生命的最後階段,記憶漸漸消失、語言能力也隨之下降,期間王譯慧陪著奶奶回顧過去照片、重溫以前的歡樂時間,伴奶奶開心地走完一生,「雖然奶奶可能不記得我,但沒關係,我記得她;我相信,記憶會失去,但美麗會永遠留存」。王譯慧指出,大專院校失智症方案設計競賽不是為了寫出完美的計劃,而是希望年輕人能多花時間跟陪伴長者、認識失智症。未來,台灣失智症協會將持續辦理2023大專校院失智症方案設計競賽,期待更多青年一同關心失智症議題。

新聞連結:https://reurl.cc/bGqq0X